星空体育何谓瑜伽老师?

2024-02-15 09:45:2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星空体育app下载目前只能想到这么多,这些只能说是笼统的基础要求,而对自我要求严格的瑜伽老师会注意更多的。所以,别觉得瑜伽老师没有从师范专业毕业,就觉得容易做哦,瑜伽老师也不容易哦!

  题外话:所以做瑜伽老师之前,一定要慎重选择培训机构,选择专业、对学生负责的学院学习哦,推荐亚协体育。

  在学习瑜伽的路上,我们可能会对指导教学者用到这些称呼:瑜伽教练,瑜伽老师和瑜伽导师。Yoga Easy认真思考了下三者的差别,总结出了下面这篇随笔,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瑜伽教练旨在教授瑜伽体系,相应练习方法及体式。一名称职的瑜伽教练,需要了解大框架的瑜伽哲学思想以及人体组织结构,并将其沿用到教学之中,对学生怀有责任感,保证练习的安全有效。

  瑜伽教练除了在课堂中讲解并引领体式,更需要传达瑜伽的基础背景及基本精神,让学生对自己的练习建立一定的认知,并初步懂得甄选适合自己的习练方式。

  瑜伽老师主要传授深度知识,训练学生如何构建知识体系。瑜伽老师一般为专才型,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例如瑜伽哲学、调息冥想、或运动解剖学。

  除此以外,老师十分注重心智(世智辨聪)的开启,以明亮我们的双眼。当我们在瑜伽世界成人以后,对于外来的知识信息有了思辨能力,能够自我学习,老师牵领的手终将放开,留给我们一份忆念与恩情。

  瑜伽导师注重对学生心智的深度激发,对生命的启迪,最终导入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导师的向度是360°的,需达到通才型,也应具备慈悲性的耐心。

  导师就像我们生命中的闪闪星光,它无需如太阳般炽热,也不必似月亮般亮堂,但是它温暖、持久...在我们迷失或昏沉时,那一点光明便足以带我们走出困境,给我们以方向的指引,而这个方向,便是生命的终极归途,即“真理之路”。

  瑜伽导师在我们的生命因素中,留下的是智慧的火种。当我们面对导师时,聆听到生命之音,会升起“曾相识、终相随”的信念。

  瑜伽经第一篇第13节:“修行即不断地做出努力以永久控制住心的意识波动。”

  瑜伽是古老的灵修傅统、灵修科学和灵修艺术,源自于人类体认识到所有的生命是互相连结的。当我们觉得自己隔绝、孤立或是与其他生命分离时,就感到痛苦星空体育。由于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我们在世上的行为愚昧地出现盲行,而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瑜伽说,因著明了世上无「一人」不关己、无「一事」不关己,而使我们从混乱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同时不给别人裂造痛苦。我们不是靠盲目的信仰或是遵守刻板的教条,而是靠实际修练瑜伽八支达到这种一体状态。

  瑜伽八支包括:处世的道德规范(持戒和内修) ;身体练习(法) ;让个人律动和宇宙的最初律动重新共鸣的呼吸觉知练智(呼吸法) ;透过辈子不断的练习 ,我们学习明白什么是真正重要的,而放下无常之物、短暂的念头和情绪(收摄) :透过理解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我们学习把心和生命专注在那些有永恒价值的事物上(心灵集中) ;透过练习,我们学习在最艰困的处境里维持平等心(禅定),因而解脱自身,达到最高的潜能(三摩地)。听起来很美妙,事实亦如此。瑜伽这个灵修传统不适合理论家,或是那些偏好安逸的人;瑜伽适合那些有纪律、不屈不挠、有热忱奉献之心的人。它是讲究实际的科学,一切都要透过自身直接的经验去测试和证明。

  要明白瑜伽老师和瑜伽学员之间的特殊动态,必须明嘹这门科学传授的独特本质。瑜伽不是老师带到教室去发放的身外知识,下课之后把它留在教室就没事了。老师所教的是存在状态,是生活的方式,它必须是老师真实的人格。在瑜伽练习中,老师只能带领学员走到她走过的地方;她指出的光亮只能导引你走到她曾经到达之处;只有自身曾经走过一遭,她才能引发学员的灵性探索,以及在探索的路途中激发出种种的议题。基于这个原因,瑜伽老师很难把她的专业和个人生命分割开来。生命形式和存在状态如何能一时兴起就任意转换? 帕坦加利(Patanjali)在《瑜伽经》( Yoga Sutra)里说到:这些戒条是行为的基本准则,应当不受时间、地点、目的或等级规定的任何限制予以践行。(瑜伽经第二章·第31节)

  把专业行为和私生活分开来,在许多行业是常见的事,但是瑜伽教学这行却不容许这样便宜行事。瑜伽修行的根基和实践道德生活有关,我们的行为要和我们的价值观一致。当我们去除现今「道德」这两个字的八股框架,把尊重生命做为道德的具体表现时,我们就更接近道德的真正意义了。毕竟,每个人都想受到公平、善良、尊重的对待,而只有在我们遵行健全的道德原则时,才有可能实现。

  不管我们教的是哪一派的瑜伽,所有的瑜伽传承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每个人的本质根本上是完整、善良、自由的。道德生活的瑜伽戒律(持戒和内修),是强调宣扬人性天生之善。只要分离的妄念褪除,此善自然显现。持戒是种种的限制,是我们与万事万物之间应当遵守的规则,包括:「不杀生」(即对一切生物行慈悲之心)、「不说谎」、「不偷窃」「不纵欲」、「不贪婪」这五项规则。内修则关乎我们与内在真我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四下无人之际我们如何行事。内修是重要的自我测量基准,检测我们是否言行一致,是否人前人后一个样。内修也有五项规则,包括:持身、口、意的「洁净」以及「满足」、「苦行」、「研读」和「敬奉神」。当我们从狭隘的自我成见里解脱出来,无穷的本质因著持戒 (外在戒律)和内修(内在戒律)的表现而有了特色。

  帕坦加利说,我们的本性含有这十种善,当我们回归本性时,这些善就会散发出来。由于持戒和内修极为重要,所以列为瑜伽八支里的头两支,可优先奉行这两支来替代所有其他的修行。我们可以从帕坦加利的逻辑和方法(用196条瑜伽经文讲述达到完整的过程)确知,他把这些戒律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并非无心之笔。这些戒律从缜密检视我们与他者的关系,渐进到致力于内在生命状态的探索。这些戒律经常被视为「当行」和「莫为」的准则,或者被视为连串的教条命令。事实上,持戒和内修是「人从分离的幻觉中解脱出来的状态」。

  这些内外的戒律经常被视为内外的「限制」。然而,我们所限制的并不是天生的恶或非,而是「认为自己是独存的倾向」;就是这种倾向,使我们脱离本性。当有一个「他者」的想法存在时,偷窃这种事就有可能发生,因为我们误以为那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和自己无关。可是当有一体感的时候,偷的不也是自己吗?当我们觉得和他者有所连结时,就发现自己自然而然生出慈悲之心,这时持戒的第一项「不杀生」(ahimsa)就不是苦苦遵守的教条而是我们天生就是如此。

  梵文「ahimsa」英文经常译为「nonviolence」(非暴力), 可惜在西方文化里,「violence」(暴力)指涉的是r激烈的行为」,例如身体的暴力行为或杀害。可是这条戒律要我们从最宽广的角度去看「非暴力」, 从我们的思想、言语到每天与人互动的品质。不伤害不杀生的意义很宽广,慈悲是指对一切有情众生都抱著不伤害的态度。我们在他者身上看到自己的本质,也明白我们渴望得到的温柔与宽恕,正是所有的人都渴望的。

  持戒的第二项「不说谎」, 奠基于明白诚实的言行是所有健康关系、社群、政府的磐石。当我们感觉和广大的生命连结在一起,并且对生命有丰足的信心时,我们自然慷慨大方,而能够实践持戒的第三项「不偷窃」, 这项戒律展现的是慷慨和开阔的心胸。持戒的第四项「不纵欲」讲的是适当的性,告诉我们性能量不仅是用在伴侣身上以产生亲密感,也可以用在所有的生命上。当我们与自身的神性连结时,我们岂会利用他人以逞私欲,或是由于无法克制欲望而伤害他人?最后是第五项「不贪婪」,告诉我们放下所有虚饰的形象和身分是实现内在自由本质的确切之道。尽管身分和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有其必要。当我们一一认出,它们就不会成为烦恼障碍,也绝对不是真实本质的反应。

  内在戒律,即:內修(niyama) ,是让人有灵魂地活着的秘诀,内在戒律告诉我们:当我们真实呈现人的极致,就得到「洁净」,当身心健康、心认清明时,比较能够内修第二项「满足」,我们发现一切所需就在当下,尽管那个当下是艰难的。无论生命多么困顿艰难,当我们守住自己的中心,内在真我如如不助,满足从而生起。我們需要用心锻炼,才能在觉知里维持内在根本的稳定,因此内修里的「苦行」, 也就是灵性修炼的火与熟,成为时时清除亲染的方法。所有这些修炼需要、也助长自我反省式的觉知,也就是內修的第四項「研读」。觉知转往内在,時時提醒我们正在寻找的真实生命其实近在眼前。最后,当我们欣见自己有幸活着,并臣服于生命和神(即内修的最后一项「敬奉神」),则成就并活出所有这些修为。

  从整体來看,瑜伽戒律是生活的宝贵指南。就像嬰儿四肢的发育有其先后,瑜伽八支的修行之本是戒律。我们若单取一项戒律,把它从其他有依存关系的戒律当中隔离出来,就无法用最宽广的角度看清楚事情。「真实」必须和「不杀生」取得平衡;有时候说真话是暴力行为,尤其是严厉批评别人的时候,因此应三思而行。想要有「满足」的生命,要靠纪律和苦行,自满和懒散是达不到的。这些戒律互相制衡,能启动动内在的探索机制在决定对和错的行为中星空体育。

  凡是有心修炼瑜伽的人都知道,修炼的过程中有层层的难关、种种的的障碍,我们经常得面对自己无穷的恐惧、根深柢固的偏见,以及让人懊恼透顶的自我伤害习性。身为瑜伽老师,我们以自身经验所得的领悟,试着接引学员展开转化练习的过程。老师的职责是:确保安全、有效的环境以利学员练习;用技巧点燃并维持学员的练习之火;不论学员走的快或慢,源源不断支持他,而且肯定他自身本有的完整。「肯定」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当我们觉得真正被看见、真正被肯定时,我们体验到深刻的疗愈抚慰。

  老师一心寻求自身的真实,学员以师为镜起而效尤,也敢让自己的本质散发出来。当然,老师会失败、犯错,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老师一心一意奉行道德戒律。人都会犯错,老师和学员都要接受这个事实。一个犯错,认错,并且努力不二过的老师,在渴望追求完美的同时,也展现了自信、通达的人性。他以承认错误来真实呈现自己修行的程度。老师内心的变化,即追求人性与神性这两极平衡的过程,是学员转化过程里重要的镜子。老师若是粉饰太平,没有确切反省自己的错误、缺点,或者不肯认错,甚至隐藏过错,学员很可能也跟著漠视自己的缺点。当然,一个人若无心改过向善, 是不可以把「人有其局限当作行恶的借口 ,或做为合理的说词 (例如「我只是普通人嘛」)

  如果我们声称自己在教瑜伽这门生活的科学和艺术,自己就必须活出那个样子。如果我们只是想教些姿势或动作,那最好用别的名称,而不是用瑜伽和瑜伽老师这个名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愿所有真正想成为瑜伽老师的人能够阅读经典,了解瑜伽文化以及瑜伽八支的内容和戒律,从自我做起,做真实的自己,安全的练习和教学,以身作则以达到向这个社会正面的宣传瑜伽。

  知识点: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大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星空体育,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帕坦伽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意义的圣人。他撰写了《瑜伽经》,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在这部著作里,他阐述了瑜伽的定义、 瑜伽的内容 、瑜伽给身体内部带来的变化等等。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经有了很长的实践期,但是没有任何人给瑜伽一个系统的解释,帕坦伽利开创了一个整体的瑜伽体系。所以帕坦伽利被尊为瑜伽之祖。

  好的瑜伽老师不一定要什么都会,什么体式都能做到,而是能引导会员舒适地上完一节课,并在课程中获益,以会员的身体为主;能引导学员正确的练习,并能把这种正确的练习方式传达给更多的人,而不仅仅是自己做的好,这个是我个人对好的瑜伽老师的定义。

搜索